园区简介
一、园区简介
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位于温州城市东部,西接温州行政中心区,南靠温州生态园,北临瓯江,东邻龙湾城市中心区,涵盖两个园区:东园为原温州工业园区,面积4.42平方公里;西园为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状蒲片和温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面积20.23平方公里。
2018年2月1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同意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二、主导产业
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2000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14家,科技型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拥有科技孵化器面积20.5万平方米。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定位,是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我市今后的“创新高地·科技新城”。规划将按照“一城三园四带五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建设,计划今后重点培育激光与光电、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三大主导产业。目标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3.8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26.48亿元,年均增长10%,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占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40%,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0%以上。引进5家以上有实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建成7家以上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5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三、区域划分
规划范围东至兰田浦、南至黄石山、西至炮台山、北至瓯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1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该区域将承担加快温州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江海特色彰显的科技服务核心和智慧生态新城的职能。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两核强高新、两轴联发展、两区筑产城”的整体结构。“两核”为高新极核及黄石山绿核;“两轴”分别为以快速路G330国道为轴带形成的区域联动发展轴和结合瓯江沿岸高品质景观带建设形成滨江公共活力轴;“两区”指两大类功能分区,包括以科技研发、职能制造为主的科创智造园区,以时尚居住为主的时尚生活园区。
四、交通区位
道路系统规划布局“一横一纵”快速路,为机场大道和G330国道北段(机场大道以北);三条纵向主干路,分别为曹龙路、G330国道南段(机场大道以南)和永强大道;“两横五纵”次干路以及27条城市支路。
五、配套设施完善
该区域居住用地104.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85%。区域规划布设4所小学、1所初中,黄石山体育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服务设施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园区优势
一、产业基础良好
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2000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14家,科技型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已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拥有科技孵化器面积20.5万平方米。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定位,是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我市今后的“创新高地·科技新城”。规划将按照“一城三园四带五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建设,计划今后重点培育激光与光电、电子商务与信息软件、文化创意三大主导产业。目标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73.8亿元,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达26.48亿元,年均增长10%,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占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40%,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0%以上。引进5家以上有实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建成7家以上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50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二、区域划分
规划范围东至兰田浦、南至黄石山、西至炮台山、北至瓯江。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21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该区域将承担加快温州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构筑江海特色彰显的科技服务核心和智慧生态新城的职能。规划总体布局形成“两核强高新、两轴联发展、两区筑产城”的整体结构。“两核”为高新极核及黄石山绿核;“两轴”分别为以快速路G330国道为轴带形成的区域联动发展轴和结合瓯江沿岸高品质景观带建设形成滨江公共活力轴;“两区”指两大类功能分区,包括以科技研发、职能制造为主的科创智造园区,以时尚居住为主的时尚生活园区。
三、交通区位
道路系统规划布局“一横一纵”快速路,为机场大道和G330国道北段(机场大道以北);三条纵向主干路,分别为曹龙路、G330国道南段(机场大道以南)和永强大道;“两横五纵”次干路以及27条城市支路。
四、配套设施完善
该区域居住用地104.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85%。区域规划布设4所小学、1所初中,黄石山体育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服务设施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园区图库